法國葡萄酒分級體系紛繁復(fù)雜,其中,波爾多的1855分級(1855 Classification)是一個不可撼動的存在。這一制度誕生至今已逾160載,期間罕有變更。不過,在1855分級名單公布后,發(fā)生了一次小插曲,即上梅多克(Haut-Medoc)產(chǎn)區(qū)的佳得美酒莊(Chateau Cantemerle)被補錄為五級莊。而提到這個分級的變動,就不得不提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它是唯一一座在1855年分級名單正式公布后再成功晉升的酒莊。那么,1855分級制度是怎么誕生的?佳得美為何會被補錄?木桐又是如何晉升的?
1855分級(圖片來源:www.bordeaux.com)
一、1855分級制度誕生背景
185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 de Paris)召開在即,法國國王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想借此機(jī)會向全世界展示法國美酒,于是他要求波爾多工商會(Bordeaux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擬定一份在世博會上展示的葡萄酒清單,而波爾多工商會則將這個棘手的任務(wù)轉(zhuǎn)交給對波爾多酒莊、產(chǎn)區(qū)風(fēng)土和葡萄酒等了如指掌的葡萄酒經(jīng)紀(jì)人工會(Syndicat of Courtiers)。接手任務(wù)后,葡萄酒經(jīng)紀(jì)人工會馬不停蹄地查閱過去幾十年的檔案資料,再結(jié)合自己詳細(xì)的品酒筆記來進(jìn)行評判。不出兩周,他們便列出一份官方分級名單,1855分級制度由此應(yīng)運而生。
拿破侖三世(圖片來源:www.cantemerle.com)
1855分級制度主要根據(jù)波爾多葡萄酒長期以來的市場表現(xiàn),來對出品這些優(yōu)質(zhì)佳釀的酒莊進(jìn)行分級,分為針對甜白葡萄酒的1855蘇玳&巴薩克(Sauternes & Barsac)分級和針對紅葡萄酒的1855梅多克(Medoc)分級。1855蘇玳&巴薩克分級最初擬定了2個等級,即一級莊和二級莊,但在實際評定中,實力超群的滴金酒莊(Chateau d’Yquem)被授予了獨一無二的“超一級莊(Premier Cru Superieur)”頭銜,因而該分級制度實際上有三個等級,包括1座超一級莊、9座一級莊以及11座二級莊。
而在最初的1855梅多克分級里,共有57座酒莊入選,除了格拉夫(Graves)產(chǎn)區(qū)的侯伯王莊園(Chateau Haut-Brion),其余酒莊均來自梅多克產(chǎn)區(qū)。這57座酒莊共被分為5個等級,包括4座一級莊、12座二級莊、14座三級莊、11座四級莊和16座五級莊,其中一級莊分別為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圖酒莊(Chateau Latour)、瑪歌酒莊(Chateau Margaux)和侯伯王莊園。在此之后,1855梅多克分級又先后發(fā)生了文章開頭提到的2次官方變更。
二、小插曲之佳得美補錄為五級莊
1855年4月,佳得美酒莊因向波爾多酒商和經(jīng)紀(jì)人透露的銷售信息不足,故與1855列級莊失之交臂。幸而時任莊主卡洛琳·維倫紐夫-迪爾福(Caroline de Villeneuve-Durfort)夫人發(fā)現(xiàn)及時,直接將記錄著佳得美葡萄酒售價的歷史檔案呈遞給葡萄酒經(jīng)紀(jì)人工會,才得以扭轉(zhuǎn)局面。1855年9月16日,在巴黎世界博覽會結(jié)束前,佳得美酒莊成功補錄為五級莊。因此,在1855年入選梅多克分級的列級莊也就變成了58座。
1855分級名單,紅框處為佳得美的補錄信息(圖片來源:www.cantemerle.com)
佳得美雖然是當(dāng)?shù)匾蛔H負(fù)盛名的酒莊,但長期以來,其出產(chǎn)的葡萄酒一直銷往荷蘭,波爾多酒商手里有關(guān)佳得美酒款價格信息的資料少之又少(在1775年到1854年這80年的時間里,僅有6次相關(guān)的價格記錄)。1854年,卡洛琳·維倫紐夫-迪爾福夫人決定改變以往把葡萄酒直接出口至國外的做法,開始通過傳統(tǒng)的波爾多酒商體系來銷售葡萄酒。記錄顯示,佳得美這一年葡萄酒的每桶售價比之后獲評五級莊的歌碧酒莊(Chateau Croizet-Bages)還要高出100法郎。另外,此前數(shù)十年間佳得美葡萄酒的售價一直與1855分級原始名單中的五級莊不相上下。有如此扎實的市場表現(xiàn),佳得美酒莊補錄為五級莊也是實至名歸。
佳得美酒莊紅葡萄酒(點擊圖片即可跳轉(zhuǎn)購買)
三、大變動之木桐晉升為一級莊
1853年,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將木桐酒莊收入麾下,并將其更名為“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1855年,木桐酒莊在1855分級制度正式確立時被評為二級莊。然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堅信其心愛的酒莊不輸于獲評的四座一級莊,因此從未停止對木桐的投資,不斷提高酒莊葡萄酒的品質(zhì)。在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的精心管理下,木桐進(jìn)行了在酒莊內(nèi)裝瓶和設(shè)計藝術(shù)酒標(biāo)等一系列的改革創(chuàng)新,終于在1973年晉升為一級莊,成為迄今為止在1855分級制度確立后唯一一座破格升級的酒莊。
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與女兒菲利嬪女男爵(Baroness Philippine)
(圖片來源:www.chateau-mouton-rothschild.com)
從1855年跨越至1973年,個中坎坷不言而喻。為了紀(jì)念木桐晉升這一歷史性事件,酒莊將畢加索(Picasso)遺作《酒神祭》(Bacchanale)作為1973年份酒款的酒標(biāo),這也是酒莊唯一一次在酒標(biāo)上標(biāo)注了一級莊字樣——“1973年一級酒莊(Premier Cru Classe en 1973)”,此外,酒標(biāo)上還標(biāo)注了一行小字:“今我第一,昔我第二,木桐不變(PREMIER JE SUIS, SECOND JE FUS, MOUTON NE CHANGE)”。
木桐酒莊1973年份酒標(biāo)(圖片來源:www.chateau-mouton-rothschild.com)
除了上述的小插曲和大變動,在1855分級確立后的160余年里,有的酒莊經(jīng)歷了拆分(拆分后的酒莊依然可以沿襲原酒莊的等級),有的酒莊則離開了歷史舞臺,所以如今1855梅多克分級名單中的列級莊已增加至61座,其中有5座一級莊、14座二級莊、14座三級莊、10座四級莊和18座五級莊。同樣,在1855蘇玳&巴薩克分級確立后的漫長歲月里,也有一些酒莊經(jīng)歷了拆分,因此蘇玳和巴薩克列級莊也從最初的21座增加至27座,其中一級莊和二級莊分別增加了2座和4座。(文/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