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至少前往新加坡兩次,在之前的一次旅行中,我在樟宜機場附近的一家小食攤吃到了最美味的叻沙,價格不到40元人民幣。不可否認,找尋地道的新加坡街邊小吃,是美食愛好者生活的一大樂事。
作為文化和飲食的熔爐,新加坡人將像面條這樣簡單的料理,加入黃姜、羅望子、辣椒和南姜等香料,制作成獨特的新加坡菜肴,它既不像馬來西亞或印度菜,也與中國菜有所不同。我特別偏愛幾道新加坡菜:風味濃郁的椰漿咖喱牛肉、叁巴蝦和酸辣咖喱魚頭等,可以用清新而活潑的酒款來與之搭配。
娘惹之鄉(xiāng)
新加坡菜以擁有多種風格和烹飪手法的中國菜為基礎。雖然福建人是新加坡華人社區(qū)中最大的群體,但專做福建菜的餐廳在當地卻并不多見。這里以粵菜餐廳最受歡迎,因為粵菜在中國菜中最為精致。另外,以四川、上海等地方菜為主的餐廳也十分流行。不過,即使是最高級的粵菜餐廳,也離不開辣椒圈醬油蘸料,因為新加坡人習慣了濃重口味,基本上每餐都會用到豉椒或叁巴醬等醬料。
當地人喜歡將中國的地方美食變成帶有新加坡風格的菜肴,比如海南雞飯和客家釀豆腐,變革后的菜肴往往味道更加濃郁。就海南雞飯來說,新加坡版會在雞肉旁配上更熱辣的辣椒醬和更濃郁的醬油。
在新加坡不體驗娘惹菜,就不算真正去過新加坡。娘惹是對擁有重要社會地位的馬來西亞婦女表示尊重的稱呼,他們也被稱作土生華人。娘惹菜結合了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食材及烹調方法,制作香味撲鼻的香辣美食。在烹飪過程中,會用到蠔油、椰漿、烤花生、蝦醬以及姜、蒜等各種調味料。窩打是一道經典的娘惹菜,是將魚肉茸與椰漿混合,加入南姜、辣椒醬和各種香草調味,再用香蕉葉包裹烤制而成的菜肴。
南洋遇上印度風
雖說新加坡印度人的比例不足總人口的10%,但是因為他們在當地定居已久,對新加坡的飲食有著相當顯著的影響。生活在新加坡的印度人大多數是來自南印度以及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因此新加坡到處可見帶有印度南部風格的蕉葉餐廳。這些餐廳使用芭蕉葉作為餐盤,上面鋪上米飯作底,然后搭配印度薄餅、馬薩拉雞塊或蝦球、腌菜以及咖喱等各種辛辣的食物。印度人傳統(tǒng)的進餐方式是用手,但在新加坡,人們更多使用刀叉。
為風味濃郁的新加坡菜搭配葡萄酒可謂一項挑戰(zhàn)。新加坡菜中不只含有讓舌頭發(fā)麻的香料和辣椒,還混合了帶有豐富風味的各式配料,例如咸的蝦米或鳳尾魚干、甜的椰子或馬六甲椰糖以及酸橙和酸豆角等。這些配料都可提味,卻難以配葡萄酒。但是,熱愛葡萄酒和美食又熱衷嘗試的新加坡人,依舊發(fā)現了一些不錯的酒食搭配方式。
餐酒搭配選項多
由于新加坡菜口味偏甜,因此適宜搭配半干或半甜型酒,還可以襯托菜肴復雜的香料風味,同時起到提升甜味的作用。冰過的德國雷司令(Riesling)、半干型阿爾薩斯(Alsace)和麝香阿斯蒂(Moscato d’Asti)等酒款能夠清爽口腔,酒中緊實的酸度也可以平衡食物的辣味。鑒于新加坡菜的濃烈風味,需要采用果味活潑的酒款來與之配合。果香較少的酒款也適合佐餐,但不能提升菜肴的口感。
起泡酒是新加坡菜的最佳搭檔。一般來說,菜肴的口感越辣,越需要搭配像意大利普洛賽克(Prosecco)、德國塞克特(Sekt)或新世界起泡酒這樣風味簡單的酒款。如果香料風味不那么強勁,那么酒體飽滿的香檳(Champagne)也可以勝任。具有清新酸度的新西蘭雷司令或帶有更多百香果香而非青草特質的成熟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干白,同樣是許多娘惹菜肴的理想搭檔。
偏愛紅葡萄酒的飲家也有很多選擇,因為烹調新加坡菜時會用到許多濃味的醬料,可搭配單寧適中的果香型干紅。來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涼爽產區(qū)的黑皮諾(Pinot Noir)干紅也非常適合搭配豐富的新加坡菜,涼爽的氣候塑造出緊實的酸度,果香充沛,單寧適中,酸度新鮮,適宜搭配口感咸鮮的菜肴。相對而言,高酒精度且單寧偏重的干紅難以搭配,而像佳美(Gamay)、多姿桃(Dolcetto)等單寧偏少的干紅,稍稍冰鎮(zhèn)后,與風味豐富的辛辣菜肴搭配也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聲明:本文版權屬于“紅酒世界”,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和使用,對未經授權轉載和使用的行為紅酒世界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下載“紅酒世界App”,關注微信號“wine-world”,隨時隨地了解最新紅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