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酒莊的那一天,勃艮第大霧,四周恐怖得有點像寂靜嶺。Olivier Leflaive和哥哥Patrick已經帶著一早來參觀的游客了開始探索勃艮第的奇妙旅程。一年四季,兩位老人一定不會錯過每天10點鐘的這一次親自向世界展示自己酒莊的機會。我有點感慨,由于各種原因,在勃艮第少有敞開大門迎接四方來客的酒莊。Olivier聽完笑笑說:“在勃艮第,有時候人們變成了‘偉大’的釀酒師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把門關緊了,不過我們更愿意為大家開著門。”
當時博納拍賣會剛結束不久,全世界的葡萄酒記者、酒商都聚集在勃艮第這個平日里并不喧鬧的地區(qū)。老爺子忙得像個陀螺,沒說幾句只好把我和幾位日本記者托付給了自家酒店的侍酒師。帶著薄霧的空氣雖然寒氣逼人,但很清新,我們隨著侍酒師走去Puligny Montrachet的田里,遙望著價值不菲的一片片Grand Cru。雖然聊天的時候他講的時候熱情似火,但是勃艮第冬日的極端天氣還是讓人感到陰冷刺骨。
隨行的日本記者剛從東京飛來,單褲單衣的他們在戶外呆了十幾分鐘就敗下陣來。終于在侍酒師說話的間隙打斷了一句,他有點尷尬,不過很快的收尾把我們帶回了Olivier Leflaive的酒店。進酒店前依依不舍的帶我們去看了村邊小路上的石墻,他激動的指著一個隱藏很深的小報箱說:“你們看,這是最能表現勃艮第風土的物件。”構成報箱的這塊石頭上體現著Chassagne,Puligny和Meursault三個村莊的典型土壤,雖然都是以泥灰和石灰石為主,但由于土壤中礦物質的含量不同,Chassagne Montrachet的葡園中土壤偏紅,Meursault則是黃色,Puligny村多白色石灰石。按照Olivier Leflaive先生的說法,風土的不同造就最終的成酒Puligny Montrachet 酒色總會帶上綠色的反光,Chassagne Montrachet的葡萄酒是檸檬黃色,Meursault的酒則要更加偏向金黃色。三村的葡萄酒比較之下,Puligny Montrachet偏花香,Meursault更加圓潤順滑,多數帶著黃油的味道和質感,Chassagne Montrachet最輕盈,礦物感更濃厚。不過,要想真正體會到勃艮第的風土的微妙差別,還是要親自去試試看。
Olivier Leflaive家的釀造方式傳統(tǒng)而簡樸。新采收來的葡萄被精心挑選過之后變回被壓榨成汁,導入木桶中發(fā)酵。除了必要的添桶以及在發(fā)酵過程中的攪桶,其他的工作全部交予大自然完成。說起釀酒,Olivier變得一臉嚴肅,他說:“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味覺,釀出自己喜歡的葡萄酒。”如今的酒莊出產涵蓋82個不同的勃艮第產區(qū),由Olivier,哥哥Patrick和釀酒師Frank Grux三人合力釀造。鐵三角的傾力合作把控著酒莊出產的質量,避免著一人獨攬大權造成酒質的偏差。酒莊其中17公頃是屬于自己的田產,在酒瓶上會標明“Recolte du Domaine”(酒莊自產)。兄弟兩人在家族當中應繼承的田產并沒有在他們離開酒莊的時候被當時分割出去,仍舊以租賃的形式歸屬于Domaine Leflaive,直至2009年,兄弟二人才重新繼承了屬于自己的份額。
Olivier Leflaive算是整個勃艮第出鏡率最高的的莊主之一了,Youtube上面布滿了他為大家講述酒莊的故事,帶大家領略勃艮第的視頻。午餐時間,忙了一上午沒停歇的Olivier似乎也沒能放松。Olivier每天中午都會和餐廳的每一位客人打招呼,聊聊天,讓他們感受他來自勃艮第的熱情傳遞著他這一份對葡萄酒的鐘愛。
霞多麗活躍的酸度刺激著我的味蕾,我一邊對三文魚刺身和蘑菇燉雞大快朵頤,一邊聽他眉飛色舞的講著村里老人們的傳說,聽他講小處女是怎樣吸引騎士并有了私生子的故事,聽他講這些風流逸事又是怎樣變成了Montrachet這幾塊著名葡萄田(Chevalier Montrachet,Batard Montrachet,Les Pucelles)名字。
在回家族酒莊工作之前,他是位常駐巴黎的音樂劇導演,在等待日本記者拍照的過程中,Olivier給我看了一段小視頻。視頻里面Olivier自己談著吉他,談著自己譜的曲子,站在自己家的田里面,為人們述說著自己酒莊,田地里的故事。他的這一份熱情和好客每年吸引著近7000名游客來到這個只有不到500人的小村莊,來到這片溢滿酒香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