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是美國著名的“國家生蠔節(jié)”,這個節(jié)日頗有點中國端午節(jié)的味道,只不過在美國,粽子變成了生蠔罷了。
說到生蠔,也就不得不提波士頓了,而提到波士頓,稍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1773年12月16日發(fā)生的大名鼎鼎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波士頓位于美國東北部,是英國人在北美大陸最早建立的殖民地城市之一,歷史非常悠久。美國歷史上的很多“第一次”都是被波士頓占有的,引發(fā)了美國獨立運動的傾茶事件就不說了,波士頓的哈佛大學是美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gòu)。當然,對于吃貨來說,最少不了的是波士頓的生蠔。
波士頓聯(lián)邦生蠔屋(Union Oyster House),應該算是美國最古老的餐廳了,它坐落在波士頓聯(lián)邦街一個不太起眼的街角,古色古香的紅磚分外引人注目。整個建筑具體建于哪一年已經(jīng)無據(jù)可考了,餐廳的招牌上標示的“1826”字樣,是這間餐廳正式營業(yè)的年份。這間小餐廳的來頭真是不小,波士頓的風云變幻它都親眼目睹,1771年,美國已知最古老的報紙《馬薩諸塞探察報》(The Massachusetts Spy)就是在這里發(fā)行的。1775年,原本的卡彭氏服飾和干貨商店(Capen's silk and dry goods store)成為了獨立戰(zhàn)爭中大陸軍首任軍需官漢考克(Ebenezer Hancock)的辦公地點。1796年,路易·菲利普,這位被流放的法國人曾經(jīng)就住在聯(lián)邦生蠔屋二樓。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路易·菲利普被迫在美國流亡了兩年多,并于1830年登基成為法國國王。
1826年“聯(lián)邦生蠔屋”開張時,餐館的主人在一樓布置了一張半圓形生蠔吧臺,這個吧臺樣式一直保留至今,每年光是在這個吧臺上,能賣掉幾十萬個生蠔!2003年這里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有牌為證。
大廚兼小說家安東尼?伯爾頓((Anthony Michael Bourdain)在《廚室機密》(Kitchen Confidential: Adventures in the Culinary underbelly)中如此形容生蠔——撬開蠔殼,嘴唇抵住蠔殼邊緣,輕輕吮吸,舌尖觸及蠔肉,柔軟多汁,“嗖”地一下,豐滿肥美的蠔肉滑入口腔,綿密柔滑,令人欲罷不能…… 安東尼筆下的生蠔絕對是稀世珍品,不過生蠔品種繁多,每一種的肉質(zhì)和風味都有非常細膩的差別,檔次價格也相去甚遠,深圳沙井也是國內(nèi)的生蠔名鄉(xiāng),但是沙井生蠔比起法國人的吉亞多(Gillardeau)和貝?。˙elon),在不同文化理念的催化下,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吉亞多”是法國非常有名的蠔種,而其本源其實是法國一個家族的名號。每一個吉亞多生蠔都需要極其復雜的養(yǎng)殖方法進行養(yǎng)殖,歷時至少4年以上才能上市,所以在生蠔上市的季節(jié),即使是米其林三星餐廳也會以供應“吉亞多”為榮。
再說一說法國的“蠔中之王”——貝隆。貝隆生長期較其他蠔類要長很多,對于生長環(huán)境也有頗高的要求。不愧是葡萄酒大國,法國人“品鑒”生蠔的藝術(shù)也頗高,絲毫不遜于葡萄酒——貝隆蠔入口時帶有非常濃郁的礦物味,伴有淡淡的海藻香,綿柔而不失彈性,余味略現(xiàn)收斂,金屬味較重,由此整個口腔被輕輕麻痹,如同初吻一般神奇。
關(guān)于生蠔的吃法,有原滋原味的,譬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寫道: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著生蠔,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長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生蠔殼扔到海里。
在中國吃生蠔,當然首選湛江的炭燒生蠔,將新鮮肥美的生蠔置于火炭之上烘烤,烤至六成熟后再放上蒜蓉、辣椒及佐料等調(diào)味,直至生蠔本身水分蒸發(fā),變成鮮美的湯汁,渾然天成,香酥甘甜,味道鮮美。潮汕地區(qū)的蠔仔烙是吃生蠔的另一絕佳選擇,將其混合面粉、雞蛋,放入鍋中油炸,再輔以胡椒、鹽等配料,外酥里嫩,迷煞人也!
夏天大街小巷的燒烤,常常會讓人誤以為夏天是生蠔最肥美的時候,可是事實上生蠔最豐滿肥美的時候是在每年的圣誕節(jié)前后,所以應該是冬吃生蠔夏吃蛤。吃生蠔時最不應該喝的是啤酒,容易誘發(fā)痛風,親,路邊的碳烤生蠔加啤酒,千萬要限量!不過對于葡萄酒來說,生蠔卻是非常不錯的佐餐伴侶。
用清爽的白葡萄酒來激發(fā)生蠔那鮮美甘甜的味道和細膩爽滑的口感,這是大多數(shù)法國人吃生蠔的習慣,悉尼巖蠔(Sydney Rock)會搭配上新西蘭馬爾堡長相思,熊本蠔(Kumamoto)會配上盧瓦爾河谷密斯卡岱,貝隆蠔(Belon)則多會配上香檳等等。當然,最令人意外的是,還有突破桎梏的貴腐配生蠔,林裕森先生在其文章中寫道:“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用細膩煩瑣的描述記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上流社會生活。在那個年代,晚餐常以蘇玳貴腐甜酒搭配貝隆生蠔開場?!?
林先生還“懷疑這是當年法國上流圈子的壞品味,習慣把昂貴的東西加在一起以增添貴氣。但其實,只要稍稍忘記成見,親自嘗試幾回,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政治人物的自傳都比許多想法刻板的餐酒搭配書籍更值得信賴?!?
是的,林先生的這個觀點,也道出了美酒美食搭配的一個本質(zhì)——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美食和美酒本身就都需要不斷深入地探索,而當這兩者搭配在一起時,又是一個全新的探索歷程,生蠔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生蠔的故事,從波士頓到貴腐酒,也才是剛剛開始。(文/滄海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