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園美術(shù)館(Musee de l'Orangerie)與國立網(wǎng)球美術(shù)館(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比鄰,同樣坐落于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現(xiàn)如今是一座展示19世紀和20世紀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畫作的美術(shù)館。因其收藏著名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八幅大型壁畫《睡蓮》(Les Nympheas)而被世人所熟知。
橘園美術(shù)館(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這座美術(shù)館的建筑建于1852年。當時,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下令在塞納河畔杜樂麗花園的露臺上建造一座名為“水邊露臺”(Terrasse du bord de l’eau")的建筑,用于每年冬季將杜樂麗花園的橘子樹移植于此避寒,因此該建筑被稱為“橘園”。橘園朝向塞納河的南面立面由玻璃制成,這可以使橘子樹充分吸收陽光的照射。而朝北的立面則幾乎沒有修建窗戶,以避免北風的侵襲。
最初的橘園建筑(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橘園主要的入口設在西側(cè)和東側(cè),由負責翻修盧浮宮(Musee du Louvre)的建筑師路易斯·維斯康蒂(Louis Visconti)負責裝飾。門廊由柱子支撐,與杜樂麗宮的裝飾相呼應。門廊頂部是查爾斯·加盧瓦-普瓦楠(Charles Gallois-Poignant)所雕刻三角楣飾(Pediment),分別以豐裕之角 (Cornucopia)、植物和玉米穗作為點綴,與這棟建筑的功能相呼應。 隨著1870年帝國的垮臺和1871年杜樂麗宮的火災,橘園建筑成為了國有財產(chǎn)。此后一直到1922年,橘園這座建筑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被用來儲存橘子樹并作為各種活動的場所:園藝、音樂和藝術(shù)表演、宴會和比賽等。
橘園美術(shù)館展覽海報(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1918年11月12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停戰(zhàn)后的第二天,畫家克勞德·莫奈提出將《睡蓮》獻給法國政府,以示和平。1921年,法國政府將該建筑連同相鄰的國立網(wǎng)球美術(shù)館一起分配給了美術(shù)副國務秘書處,用作展覽當時在世的藝術(shù)家們的作品。就在此時,委員會主席喬治·克萊蒙梭(Georges Clemenceau)建議將莫奈當時正在創(chuàng)作并捐贈給國家的大型《睡蓮》壁畫安裝在橘園內(nèi),隨后該捐贈于1922年正式確定。此后一直到1926年莫奈去世,他都一直在創(chuàng)作和完善這份作品,而這份巨作也最終在克萊蒙梭的主導下于1927年正式在橘園展出。
《睡蓮》揭幕儀式(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睡蓮》系列堪稱是20世紀早期繪畫中不朽的成就之一,其靈感來源于莫奈在諾曼底(Normandy)吉維尼(Giverny)的房子里創(chuàng)建的水上花園,傾注了他近三十年的心血。
吉維尼的睡蓮池(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睡蓮》壁畫總計八組,這些畫作被安置在2米高、總長91米的八塊巨型面板上,總面積約達200平方米。該巨作被放在兩個橢圓形的展廳內(nèi),弧形的墻壁象征著空間的無限延續(xù),游客通過室內(nèi)的拱門隨意穿梭。天氣的瞬息變化帶動著室內(nèi)的明暗變化,無不使畫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換著,給人帶來如夢似幻的視覺體驗。
《睡蓮》(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睡蓮”(Nymphea)一詞來自希臘語“numphe”,意思是“仙女”,來源于古典神話,該神話將花的誕生歸因于一位因愛上羅馬古典神話中的大力神(Hercules)而死的仙女。事實上,該詞也是一種睡蓮的科學術(shù)語。這幅畫的長度將觀者包圍了近100米,映入眼簾的池塘,點綴著睡蓮、柳枝、樹木和云朵的倒影,給人一種無盡的錯覺。正如莫奈所說,“漣漪無邊無際”。
克勞德·莫奈(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莫奈在創(chuàng)作初期設計了兩種類型的構(gòu)圖。第一種包括池塘的邊緣及茂密的植被:這在1899-1900年間創(chuàng)作的畫作《睡蓮池》(Bassins aux nympheas) 中可以清楚看到,晚年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日本橋》(Pont japonais)中亦可尋得蹤跡。而第二種創(chuàng)作手法是“留白”,畫作只呈現(xiàn)水面上點綴著的花朵和倒影。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在《水之景》(Paysages d'eau)的畫面中有所呈現(xiàn),構(gòu)圖緊湊的特寫鏡頭,其中每個元素都以片段的形式呈現(xiàn),營造出一種虛無且夢幻的景象。
《睡蓮》局部(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在展廳內(nèi),這些畫作及其布置與建筑物的朝向相呼應,有日出色調(diào)的作品放置在東面,而有日落色調(diào)的作品放置在西面,從而實現(xiàn)了空間與時間的線性表達。房間的橢圓形狀勾勒出無窮大的數(shù)學符號,以同樣具有暗示性的方式表達著“無限”的主題。此時此刻,《睡蓮》所創(chuàng)造的夢境一一浮現(xiàn),不斷交織,融合……
《睡蓮》局部(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睡蓮》無疑是曠世奇作,世人對其迷戀經(jīng)久不衰。當然,莫奈的成就不僅如此,他開創(chuàng)了領(lǐng)先于那個時代的東西:環(huán)境的概念,從極簡主義到當代的藝術(shù)家,一直貫穿著所有的藝術(shù)潮流。橘園的《睡蓮》展覽創(chuàng)造了一個專門用于藝術(shù)沉思的空間,這對許多的后來藝術(shù)展覽來說也非常具有啟發(fā)性。
《睡蓮》局部(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在《睡蓮》這份不朽巨作在橘園安家之后,這座美術(shù)館又先后經(jīng)歷了數(shù)次翻新和重組,并最終于2020年9月以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如今,橘園美術(shù)館展示了莫奈的終極杰作《睡蓮》,以及保羅·紀堯姆(Paul Guillaume)、讓·沃爾特(Jean Walter)和多梅尼卡·沃爾特(Domenica Walter)的大量繪畫收藏,囊括了保羅·塞尚(Paul Cezanne)、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阿美迪歐·莫蒂里安尼(Amedeo Modigliani)、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和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等藝術(shù)大家的作品,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與回歸傳統(tǒng)之間的張力。
橘園美術(shù)館展覽(圖片來源:www.musee-orangerie.fr)
開放時間:
周一、周三、周五至周日:9:00-18:00;周四14:00-18:00;
每周二閉館。
門票信息:
全票:12.50 歐;18歲以下未成年人免費,26歲以下歐盟公民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