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43歲的釀酒師,出生于山東省,他說自己最大的樂趣在于“用葡萄酒的語言和飲者建立對話”。
圖片來源: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yè)協(xié)會官網
用他自己的話說,這種語言“穿越了時間和空間”,展現(xiàn)著一個年份的氣候:無論是干燥炎熱的夏天,還是那寒冷漫長的冬季,葡萄園,綿延在迷霧籠罩的山巒上,輾轉于孱孱流水的河流旁,還有那富含石灰石及礦物質的土壤。
李是中國最早的留法釀酒師之一,2011年,當他所釀造的產自寧夏賀蘭山東麓的加貝蘭2009在世界級盲品中獲得特別大獎時,他就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這項最高榮譽之前還從未屬于過中國葡萄酒。這款來自中國西北的混釀紅葡萄酒得到了品醇客(Dan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的波爾多混釀國際大獎。
“磅礴,有著豐富的多葉黑色水果味兒,讓人興奮的薄荷香。中等酒體,柔軟,優(yōu)雅而成熟,卻并不浮華。極佳的悠長回味,充滿結構的單寧”,品醇客的評委們這樣評價。
在那么多年來中國葡萄酒一直被西方酒評家批為廉價酒的代名詞后,中國葡萄酒的時代似乎來臨了,而李則是這些先鋒中的一員。
“我的生活在我的酒獲獎后完全改變了”,這是李早先在接受上海日報采訪時說的,當時他正參加一個上海地區(qū)波爾多酒的品評。
李現(xiàn)在為中國北部和西部很多酒企做釀酒師顧問的工作,同時也在北京農學院講授葡萄種植及葡萄酒品鑒課程。他還寫了一本書《深度品鑒葡萄酒》。
2013年1月18日,在中國遙遠的西部新疆,他最新釀的第三款酒裝瓶了,天塞,以美樂為主的紅葡萄酒。
獲獎后,很多國際酒評家和記者爭先恐后聯(lián)系他想要參觀中國的葡萄園。
其中一位,澳大利亞葡萄酒大師安德魯.加雅(Andrew Caillard)參觀了李管理的酒莊,在那個分開了內蒙古沙漠和寧夏平原的山脈旁,賀蘭晴雪。
這就是釀造出那款大獎葡萄酒的地方,混合著赤霞珠、美樂和蛇龍珠。
加雅當時正在拍攝一部新紀錄片《紅色情迷》(Red Obsession),關于葡萄酒消費力量由東往西的轉變。李作為中國葡萄酒釀造者的代表參與了攝制,這部紀錄片預計今年能夠上映。
一時間,西方葡萄酒媒體和專家質疑著這款酒的品質,獲獎的時間怎么偏偏就是品醇客雜志中文版上市的時間。對于李的努力,他們說這不過是中國瓶子裝著的法國葡萄酒。
“獲獎總伴隨著質疑”,這位在中國已經釀出三個品牌葡萄酒的釀酒師如是說。第一次(紅白各一)是在2003年北京郊區(qū)的中法莊園,接著是寧夏的加貝蘭,現(xiàn)在則是新疆的天塞。前面兩種產量都很低。李希望天塞能夠有更多的產量,能夠在更多的地方銷售,更加平易近人…
2005年是加貝蘭釀造的第一個年份,但直到2008年才達到高品質,那一年它幾乎囊括了中國境內所有的獎項。在他看來,2009年更加出色。只出產了2萬瓶,每瓶800元的售價,作為中國葡萄酒被認為賣得過高了,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
“我在那些年留學的日子中,清楚地知道任何中國人所取得的驚人成就,尤其是在那些我們并不擅長的領域,總會受到質疑”,李如是說…
這位釀酒師在美國佛羅里達度過了兩年時間,學習園藝,然后留學法國的兩年間,學習葡萄種植釀造。
“我從未公開回應過這些質疑,直到我相信我的酒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他這樣說道…
“此外,這種懷疑對于缺乏經驗的新興葡萄酒國家是不可避免的,舊世界并不認識這些處于發(fā)展初期的新興酒產國,尤其是我們中國”,李補充到…
他說,嚴格地算,中國只有區(qū)區(qū)16年的釀造史…
中國葡萄酒的挑戰(zhàn)
和新世界的釀酒師相比,如澳洲和美國,中國釀酒師因為種植的氣候而面對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
他們或許種著同樣的葡萄品種,但是條件大大不同…
澳洲、美國和智利的釀酒師很幸運,因為他們可以直接采用舊世界如法國和西班牙的葡萄種植方式…
他們共享著類似的大洋性氣候,夏天溫暖而干燥(不太熱),冬季卻是溫和而濕潤的(不太冷)…
相反,中國有著與眾不同的氣候,在很多地方其實并不是最理想的葡萄種植環(huán)境。夏天濕熱,很容易導致葡萄霉壞;冬天卻是干冷的。即使在寧夏,相對而言涼爽些,葡萄依然面臨著冬季缺少雨水、極寒的威脅,這位釀酒師如是說。
“如何適應這種特殊氣候,我們并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只能在磕磕碰碰中摸索自己特有的方式。”
他花了很多年研究適應中國天氣的種植模式,包括冬季埋土春季出藤以渡過冬季的嚴寒,現(xiàn)在還依然在研究。
“我不敢說已經找到了破解氣候限制的方法,但是我已經做了很多改進,我新釀的酒戈壁的地平線就是這么做的。”
中國商人總是試圖從短期投資中尋求高回報,但是這種做法限制了葡萄酒產業(yè)的發(fā)展,通常情況需要至少10年來收回投資,根據李的說法。
尊重風土
在他的酒世界知名后,李收到了世界范圍內很多酒企的釀酒邀請。
“不管企業(yè)出多少錢,我都必須有管理葡萄園的自由,這就意味著尊重風土”,他說道。
風土指的是氣候、地理、土壤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給與特殊年份特別葡萄園與眾不同的特點。
他認為加貝蘭2009的成功,是因為這個極佳的年份,良好的氣候和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避免釀造過程中的失誤中,我試著在葡萄酒中表現(xiàn)風土的自然優(yōu)勢,只溫柔地調整混合比例及桶中陳釀的時間以適應特殊年份的氣候條件。”
呂楊,中國乃至亞洲地區(qū)最頂級的侍酒師,在李的葡萄酒中讀出他的哲學。
“我嘗過不同年份的加貝蘭,總體來說他們有著細微的不同,從葡萄酒中我嘗到寧夏強烈的風土,帶著干蘑菇和干草的香氣”,已成為香格里拉全球酒店集團的葡萄酒總監(jiān)的他這么說道。
李說他只會和那些擁有自有葡萄園的酒企合作,因為這才能讓釀酒師參與到葡萄園的管理中。
“如果釀酒師不能控制原料,葡萄,葡萄酒的釀造也許就會因為諸多不確定因素而失敗,同時年份的持續(xù)性就不能得到保證。”
今天,李在焉耆一個擁有133公頃葡萄園的酒莊工作,新疆中心Karasahr(焉耆,維吾爾語,意為黑色的城市),絲綢之路上。他只種了100公頃的葡萄,剩下的會留上10年,直到他對這片風土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哪一種葡萄品種更加適合這里的土壤和氣候…
他描述寧夏葡萄酒中的風土,“漂亮的酸度和新鮮的香氣,寒冷的氣候帶來的白色水果的氣息”,而新疆風土所釀造的葡萄酒則有著“更深的顏色,豐富的香氣和濃郁的口感”。
“尊重風土不代表我的葡萄酒必須喪失個性,這些都需要時間來成長及熟成。盡管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有著不同,也有一些微妙,不變或是永恒。如果我能捕捉到這樣的微妙,那么我的個人風格就已形成。”這位釀酒師這樣說道。
“李的做法與很多法國釀酒師不同”, 姚尚勇說,一位得到品酒認證的朋友,曾經和李一起共事。
“不像許多法國釀酒師只考慮風土而完全不在乎消費者的感受,李平衡著葡萄酒的風土與易飲性。總而言之,不是所有的風土特點都能愉悅消費者的。”他這樣說道。
美國根,還是法國根
圖片來源: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yè)協(xié)會官網
“德美的酒有著舊世界的調調,優(yōu)雅、含蓄而平衡,展現(xiàn)著他的法國根源。”這話是李美玉說的,北京柏悅酒店侍酒師,也是這位釀酒師的好朋友。
但是李德美的釀酒興趣卻是起源于新世界。
他畢業(yè)與陜西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紅酒小川 溫馨提示:德美老師應該是畢業(yè)于西北農學院.如今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 21世紀由當?shù)睾r學院的幾所院校組建 ),園林學學士。學習了氣象學,地質學,化學,土壤,肥料,植物生物學等學科。
26歲那年,進入美國弗羅里達州立大學西南研究中心繼續(xù)園林學的研究。
“那個時候,我只知道有一種飲料是用葡萄做出來的,叫葡萄酒,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去釀酒,直到有一天,那是在美國的第二年”,李回憶道…
那是1997年11月,他和一個朋友正行駛在北加州的公路上,他們迷路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納帕谷的葡萄園里…
“我當時印象特別深。那是秋天,整個山谷被整整齊齊的葡萄藤覆蓋,上面五顏六色的葡萄串,淺黃、綠色、金色、粉色、紅色、深紫色,好看極了。從那時起,我開始學習葡萄的種植,并用相機記錄葡萄園的顏色。”
三年后他參與了一個兩年的中法交流項目,在波爾多聲譽盛隆的ENITA (Ecole Nationale D'Ingenieurs Des Travaux Agricoles) (國立農業(yè)工程師學院)系統(tǒng)學習葡萄種植、釀造及酒莊管理。
那時候他沒日沒夜地學習法語,經常睡眠不足4個小時。
接著他收到了波爾多三級名莊寶瑪莊的實習邀請,成為了酒莊工作的第一個中國人。
“寶瑪莊是我生命中的轉折點,在那里我收獲了自己的葡萄酒哲學和釀造態(tài)度”,他強調。在實習結束前,他得到了酒莊的授權,復制了葡萄酒釀造數(shù)年間的工作日志。同事甚至把自己的日志給了他。
“法國人認為你能復制他們的技術,卻不能復制他們的風土,那些土壤和陽光,這些決定著他們所釀造的酒。”李說道。
2003年,他回到中國,釀造他的初釀—一款白一款紅—在河北的中法示范莊園。期間,有法國釀酒師參觀和指導。李經常挑戰(zhàn)這些經驗豐富的家伙和他們對于如何在中國釀造葡萄酒的建議。
他們震驚于一個年輕的中國釀酒師,也就那么幾年的釀造經驗,居然會質疑來自有著悠久釀造歷史的國家、有著豐富釀造經驗的專家們。
“我直截了當?shù)鼗貞麄儯菏秋L土,我從你們國家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盡管你們對于葡萄種植知道得更多,但是我更了解我們中國自己的風土。”李回憶道。
釀酒師的生活
“作為一個釀酒師是枯燥的,辛苦而孤獨,但是你一旦愛上釀酒,也許會是一份你至死也不會放棄的職業(yè)”,這位釀酒師說道。
中國的葡萄園大多建在杳無人煙的地區(qū),受土壤條件限制,不能發(fā)展傳統(tǒng)的農業(yè)。
“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葡萄園里,日曬雨淋是家常便鈑,翻土和修剪枝條,像一個普通農民那樣。”他說。
他不能容忍錯誤,總是檢查最細微的細節(jié),從挑選葡萄到清洗破碎機和過濾機。一顆腐爛葡萄的細菌也許真會壞了一罐酒。
“這也是一份高風險的職業(yè),甚至有著生命危險,所以嚴肅的工作態(tài)度是必須要求的”,姚尚勇說,他曾經和李一起工作,現(xiàn)在是一名品酒師。
在工作人員接近發(fā)酵罐前,李總是堅持做二氧化碳濃度測試,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而窒息,姚回憶道,“許多本土釀酒師都忽視了這項預防措施”。
釀酒,是一項充滿生命力的工作,它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其中充滿了不確定。
“我在釀酒時,不僅是釀造現(xiàn)在,也是把對未來的想象裝進瓶里”,李解釋。
葡萄酒打塞裝瓶后,隨著時間陳年,沒人知道它若干年后嘗起來會怎樣,懸念只能等到開瓶的那一刻。
不像其他工作經過數(shù)年的重復有著固定的套路,釀酒沒有套路。“你將永不懈怠,充滿好奇,因為在葡萄酒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他說。
很多釀酒師已經超過80歲了,盡管拄著拐杖,但他們依然每天按時巡查自己的葡萄園。“我想自己會釀一輩子酒”,李說,“也許到死前還會惦記著自己的酒吧”。
中國葡萄酒產業(yè)
根據葡萄酒烈酒展亞太辦公室這個月發(fā)布的數(shù)據,中國是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產國,2011年生產了1.359億箱(9升一箱)葡萄酒,排在澳大利亞之前,而且預計到了2016年還將進一步鞏固其排名。
5萬7千公頃的葡萄園,產區(qū)覆蓋山東,山西,河北,寧夏及新疆地區(qū)。
其中,山東因為潮褐土和其生產的赤霞珠而知名;寧夏擁有涼爽的氣候和沙質土壤,出產紅白葡萄,如美樂,品麗珠和霞多麗。新疆出名的是赤霞珠,美樂,西拉,佳美和雷司令。中國釀酒師李德美認為新疆是一個極具潛力的甜葡萄酒生產區(qū)。
中國葡萄酒視點
Robert Parker 羅伯特.帕克
有著“百萬美元鼻子”極具影響力的酒評家
五年前我嘗到的中國葡萄酒不錯,不過沒有靈魂。但是最近幾年我嘗到的葡萄酒讓我確信中國是個廣大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土壤和氣候。我想它有驚人的潛力。不管中國葡萄酒會變得多么優(yōu)秀,都將伴隨著質疑。
Jerry Liao
上海靜安香格里拉侍酒師經理
中國葡萄酒的原產地系統(tǒng)還處于實驗階段,至今依然有許多劣質的葡萄酒,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的,標簽的原產地都非常模糊。有些中國酒廠只注重產量而忽視了質量。但是我依然樂觀地認為,中國將成為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市場。
Steve Spurrier
品醇客雜志顧問編輯,巴黎評審的組織者。
我嘗過一款迷人的中國麝香,很輕盈,干凈而芳香。盡管總體來說,中國葡萄酒產量多于質量。
Jancis Robinson
英國葡萄酒評論家,國際權威,葡萄酒大師
我曾經嘗過一款百分百中國葡萄釀造的葡萄酒,那絕對是一款值得推薦的酒,盡管也許10億中國人都沒有嘗過。充滿果核的味道,清新的葡萄香,跳躍的活力,適合各種形式的溫和、辣、甜,粘稠的顆粒感,與中餐簡直是絕配。在近期中國的葡萄園投資中,寧夏似乎成了最熱門的選擇。那里的氣候比起沿海的山東省更加干燥,現(xiàn)在,已經有很多年輕的葡萄藤被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