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
二戰(zhàn)爆發(fā)后,大量歐洲人逃離自己的國家以躲避納粹的鐵蹄,而摩洛哥北部的城市卡薩布蘭卡是從歐洲到美國的重要中轉(zhuǎn)站。反納粹人士維克多和妻子伊沙爾來到里克的酒吧,想要從他手中拿到通往美國的通行證。而里克卻發(fā)現(xiàn)伊沙爾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情人,昔日的戀人解開誤解卻發(fā)現(xiàn)依然深愛彼此。最終,在卡薩布蘭卡的機場里,里克選擇犧牲自己的幸福成全愛人,目送她奔向自由。
影片中德國陸軍史查沙少校(Major Strasser)出現(xiàn)時,雷諾上尉(Captain Renault)建議他試試1926年份的凱歌香檳(Veuve Clicquot)。
2. 007之諾博士(Dr. No)(1962)
007系列電影中的詹姆士·邦德機智且勇敢,冷酷卻多情,總能在最危難時刻化險為夷,也總能邂逅一段浪漫的愛情。
007系列電影中提及的葡萄酒種類非常多,最著名的是第一部電影中,諾博士說:“那是瓶1955年份的唐·培里儂(Dom Perignon),打碎太可惜了!”
另外一個場景中,邦德聳聳肩,放下酒瓶,說:“我更中意1953年份的唐·培里儂。”
圖片來源:Dom Perignon
3.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Lamb)(1991)
沉默的羔羊中讓多數(shù)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漢尼拔·萊克特在射殺兩名FBI探員后歡慶的場景,而是他恐嚇FBI實習(xí)生福斯特時說:“曾經(jīng)有一名人口調(diào)查員想試探我,后來我就著蠶豆和基安蒂(Chianti)葡萄酒,把他的肝臟吃了。”
不過,有傳言稱劇本上寫的葡萄酒本為阿瑪羅尼(Amarone),但美國人不太了解這款葡萄酒,就改成了基安蒂。
4. 杯酒人生(2004)
對許多葡萄酒愛好者而言,《杯酒人生》是一部非常經(jīng)典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在加州圣巴巴拉(Santa Barbare)葡萄酒產(chǎn)區(qū)尋找自我的故事。邁爾斯·雷蒙德(Miles Raymond)對葡萄酒有很多看法,他十分推崇黑皮諾(Pinot Noir),同時貶低梅洛(Merlot),甚至曾說:“如果有人點梅洛葡萄酒,我就離開。”
研究人員后來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使美國黑皮諾的需求量和價格上升,而梅洛的需求量和價格卻下滑。
5. 酒業(yè)風(fēng)云(Bottle Shock)(2008)
這部電影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1976年英國酒商在巴黎組織了一場法國和美國葡萄酒盲品比賽,旨在借美國兩百周年國慶造勢,彰顯法國酒的優(yōu)勢,并贏得更多關(guān)注。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加州的葡萄酒打敗了歷來被人們膜拜的法國酒,改變了只有法國葡萄酒才是品質(zhì)象征的定論,整個葡萄酒世界的格局也開始轉(zhuǎn)變。
來自納帕谷(Napa Valley)的蒙特萊那酒莊(Chateau Montelena Winery)出人意料地成為本次盲品比賽的焦點,尤其是他們出產(chǎn)的1973年份的霞多麗(Chardonnay)白葡萄酒。(編譯/Cathe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