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至2002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葡萄種植與釀造學系的卡羅爾·梅雷迪斯博士(Dr. Carole Meredith)對美國的仙粉黛(Zinfandel)與意大利的普里米蒂沃(Primitivo)進行了DNA研究,最終結果證明二者為同一品種。這項研究終止了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有關仙粉黛是否是普里米蒂沃的爭論,也揭開了有關該品種古老歷史的面紗。
仙粉黛
仙粉黛是一種果皮色澤較深的紅葡萄品種,廣泛種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種植面積達17,486公頃,美國人親切地稱之為“Zin”。該品種于19世紀早期從歐洲傳入美國,隨后在納帕谷(Napa Valley)和索諾瑪縣(Sonoma County)逐漸流行。由于仙粉黛十分適應加州的風土條件,很快就獲得種植者們的認可。如今,美國納帕谷和索諾瑪縣依然是仙粉黛主要的種植地,并且不少葡萄園中還保留著一些老藤仙粉黛。這些老藤仙粉黛釀出來的葡萄酒酒體飽滿,常帶有豐富而誘人的紅色水果風味,品質(zhì)出色。
納帕谷自然風光(圖片來源:napavintners.com)
自仙粉黛傳入美國以來,釀酒師們就用其釀造出了多種風格的葡萄酒,包括干型紅葡萄酒、甜型紅葡萄酒和名為白仙粉黛(White Zinfandel)的桃紅葡萄酒,其中,白仙粉黛出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在當時受到了美國眾多消費者的青睞。這種葡萄酒顏色較淺,以清新的水果風味為主,酒精度較低。而且,這種新型葡萄酒風格的出現(xiàn)激增了仙粉黛的種植量。到了20世紀90年代,干型仙粉黛紅葡萄酒變得廣受歡迎,仙粉黛也慢慢成為美國的標志性釀酒品種。不過,該品種往往容易成熟不均,若是將其留在枝頭待到完全成熟再進行采摘,一些成熟較早的葡萄便會被風干。這些風干的葡萄能夠釀出濃郁度和酒精度較高、酒體飽滿的紅葡萄酒,并且有時會含有少量的殘留糖分,這類葡萄酒一般展現(xiàn)出草莓、黑莓、干果和甘草的風味。
仙粉黛(圖片來源:Doris Schneider, Julius Kuhn-Institut)
普里米蒂沃
普里米蒂沃的外文名“Primitivo”來自拉丁語,意為“早熟的”,與西班牙的丹魄(Tempranillo)一樣,命名自品種的早熟特性。普里米蒂沃的果皮顏色較深,釀造出的紅葡萄酒色澤深邃,富含較高的單寧與酒精含量,風味集中且?guī)в猩僭S苦味。這種酒往往需要在橡木桶中熟化較長時間,或瓶陳數(shù)年才開瓶,以柔化單寧并產(chǎn)生較多的復雜性。
據(jù)記載,普里米蒂沃起初可能是由克羅地亞(Croatia)傳到意大利,然后以特麗比佳格(Tribidrag)和卡斯特拉瑟麗(Crljenak Kastelanski)等多種名字聞名于此。該品種在過去幾十年里的發(fā)展略為坎坷,經(jīng)歷了一些“過山車式”的變化。例如20世紀90年代時,普里米蒂沃就處于一段低谷期。受當時歐盟葡萄藤拔除項目(Vine Pull Schemes)的影響,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亞(Puglia)產(chǎn)區(qū)約有80%的普里米蒂沃葡萄園被夷為“平地”,以減緩由生產(chǎn)過剩和需求下降導致的葡萄酒供大于求的市場走向,加之該品種在葡萄園中相對難以管理,所以比許多其它品種遭受了更嚴重的損失,種植量與產(chǎn)量大大減少。不過此時大西洋彼岸的仙粉黛正處于蓬勃發(fā)展時期,在某種程度上為普里米蒂沃的“復出”帶來了曙光。不久之后,該品種又在意大利南部因釀制出品質(zhì)極佳的葡萄酒而恢復了名氣,重新得到重視。
普利亞產(chǎn)區(qū)的葡萄園(圖片來源:winesofpuglia.com)
目前,普里米蒂沃主要種植在普利亞產(chǎn)區(qū),種植面積達11,000公頃。在普利亞的方言里此品種被稱為“Mirr Test”,意為“強勁的葡萄酒”。此外,由該品種釀制的曼杜里亞普里米蒂沃(Primitivo di Manduria)和曼杜里亞普里米蒂沃自然甜紅葡萄酒(Primitivo di Manduria Dolce Naturale)頗為著名,后者是普利亞四大優(yōu)質(zhì)法定產(chǎn)區(qū)(DOCG)等級的葡萄酒之一,這種酒只有在天氣條件適宜的年份才能釀造。除美國和意大利以外,仙粉黛/普里米蒂沃在南非、智利、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也有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