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時今日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圖城堡(Chateau Latour)、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和凱隆世家莊園(Chateau Calon Segur)都由同一個家族掌管,想必不少人都難以相信,畢竟這些都是當下譽滿全球的1855列級名莊,每一座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不過在17-18世紀的波爾多,如此傳奇的故事真真實實地發(fā)生過,在當時,這四座酒莊都同屬于大名鼎鼎的塞古爾(Segur)家族。
葡萄酒王國的建構
關于塞古爾家族的具體緣起,鮮有明確記載。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7世紀。1670年,塞古爾家族成員雅克·塞古爾(Jacques de Segur)與蓋斯克(Gascq)家族的珍妮·蓋斯克(Jeanne de Gascq)締結良緣。隨著兩家聯(lián)姻,蓋斯克家族名下的凱隆世家莊園成為了塞古爾家族的產業(yè)。
凱隆世家莊園建筑(圖片來源:www.calon-segur.fr)
到了1695年,雅克的兒子亞歷山大·塞古爾(Alexandre de Segur)與拉圖城堡彼時的主人瑪麗-特蕾斯(Marie-Therese)成婚,拉圖城堡也隨之轉移至塞古爾家族手中。1716年,亞歷山大在去世前收購了拉菲古堡。之后,這三座酒莊均由其子尼古拉-亞歷山大·塞古爾侯爵(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繼承。
拉圖城堡建筑
自此,塞古爾家族開始進入巔峰時期。尼古拉-亞歷山大是一位非常有志向的繼承人。在接管拉菲后,他便著力于改良酒莊的釀酒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拉菲葡萄酒在國外市場的地位,也使拉菲之名傳進了凡爾賽宮(Versailles)。
時任吉耶納(Guyenne,法國西南部舊稱)地區(qū)總督黎塞留元帥(Marechal de Richelieu)就十分鐘愛拉菲葡萄酒,形容其為“萬能而美味的滋補盛品”,并稱其“可與奧林匹斯山(Olympus)上眾神飲用的玉液瓊漿相媲美”。正是在他的極力推薦下,拉菲之名才為國王所聞,并在凡爾賽宮廣為傳播。由于深受路易十五(Louis XV)的喜愛,拉菲古堡的葡萄酒也被譽為“國王之酒”,這位國王還賜予了尼古拉-亞歷山大“葡萄酒王子”之稱號。
2016年拉菲古堡紅葡萄酒(點擊圖片即可跳轉購買)
值得一提的是,尼古拉-亞歷山大還于1718年購入了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進一步擴大了塞古爾家族的葡萄酒版圖。至此,未來的五座1855一級莊已有三座歸于塞古爾家族手中。不過,塞古爾家族掌管木桐酒莊的時間并不長,在1725年前后便把它出售給了約瑟夫·布朗男爵(Baron Joseph de Brane)。
塞古爾時代的結束
1755年,尼古拉-亞歷山大侯爵去世,塞古爾家族的葡萄酒王國也隨之逐漸走向瓦解。由于膝下無子,家族名下的酒莊由他的四個女兒分別繼承。其中,凱隆世家莊園和拉菲古堡由他的大女兒及其丈夫接管,后來又傳給了兩人的兒子尼古拉斯-瑪麗-亞歷山大(Nicolas-Marie-Alexandre)。可惜這位獨生子并無管理經驗,安于享樂的他不久就把家產揮霍一空。由其掌管的凱隆世家莊園和拉菲古堡先后在1778年、1784年被出售。自此,塞古爾家族輝煌的18世紀劃上句號。
分配給四個女兒的拉圖城堡則成了塞古爾家族傳承得最為久遠的財富。在侯爵離世后的兩百余年間,除了小部分股權被收歸國有外,拉圖城堡的其余股份一直保留在塞古爾家族手中,直至1962年。此后,大部分繼承人紛紛出售股權,英國波森集團(Pearson)及哈維集團(Harveys of Bristol)分別以53%及25%的股份占比成為大股東,塞古爾家族逐漸喪失話語權。至1989年,該家族僅持有拉圖城堡7%的股份。1993年,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Kering)的創(chuàng)始人弗朗索瓦·皮諾(Francois Pinault)購下拉圖城堡其余93%股份。
今天的拉菲古堡、拉圖城堡、木桐酒莊和凱隆世家莊園承載著塞古爾家族的歷史積淀,在各自優(yōu)秀管理者的帶領下,繼續(xù)不斷創(chuàng)新,釀造著獨具風格的頂級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