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聽了出來你那些藥房是什么名堂。”他轉過身來對著我們很快地說,“他和這個姓沃爾夫山姆的家伙在本地和芝加哥買下了許多小街上的藥房,私自把酒精賣給人家喝。那就是他變的許多小戲法中的一個。我頭一趟看見他就猜出他是個私酒販子,我猜的還差不離哩?!?
——《了不起的蓋茨比》片段
看過著作《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朋友,一定對書中所描繪的縱情狂歡的派對和紙醉金迷的生活感到印象深刻。事實上,書中故事的發(fā)生背景正值美國“禁酒令(Prohibition)”時期,書中也曾多次暗示主人公蓋茨比(Gatsby)因私酒交易而積累了巨額財富。這段歷史對美國葡萄酒行業(y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美國禁酒令時期酒莊被迫銷毀庫存(sanantoniowinery.com)
美國禁酒令,又稱禁酒時期(Prohibition Era),是指從1920年至1933年期間在美國推行的全國性禁酒。1920年1月,美國憲法第18號修正案(Amendment XVIII)正式生效,規(guī)定凡是釀制、售賣乃至于運輸酒精飲料皆屬違法的行為;但是這一法案沒有禁止酒精飲品的消費,因此美國國會隨后通過了《沃爾斯特德法案》(Volstead Act),對其進行了補充,規(guī)定禁止飲用烈酒、葡萄酒以及啤酒等酒精飲品,并且指出只有在研究、燃料與染料等合法產業(yè),以及在醫(yī)藥和宗教儀式中允許使用酒精。
美國禁酒令時期釀制宗教用酒的柏里歐酒莊(圖片來源:www.bvwines.com)
禁酒令的實施對美國酒精飲品行業(yè)產生了巨大影響,許多酒莊被迫以低價出售甚至銷毀他們的庫存,舍棄葡萄園里的葡萄藤,最終不得不以關門而收場。所以在美國,現(xiàn)在很難找到一家早于1933年開設的酒莊,而能夠從禁酒令時期留存下來的大多是一些釀造醫(yī)用或宗教用途葡萄酒的酒莊。例如,位于紐約(New York)始創(chuàng)于1893年的兄弟酒莊(Brotherhood Winery)就聲稱自己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酒莊,在禁酒令時期,他們獲準釀造法律允許的圣酒(Sacramental Wine),使得酒莊在禁酒令時期得以存活。
禁酒令時期兄弟酒莊的運輸車輛(圖片來源:brotherhood-winery.com)
此外,位于新澤西州(New Jersey)的雷諾酒莊(Renault Winery)也有著類似的經歷。酒莊利用生產醫(yī)用酒精藥物的特殊許可推出了雷諾葡萄酒補品(Renault Wine Tonic,一種酒精含量為22%的藥用品)在藥店內銷售。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款補品的標簽上,還標注了一個有趣的“警告”:“不要將此補品冰鎮(zhèn),否則它將變成酒精飲品,這是違法的?!?
雷諾酒莊的街頭廣告(左上)(圖片來源:www.renaultwinery.com)
除了釀制醫(yī)用或宗教用途的酒類,也有一些酒莊通過出售釀制葡萄酒的原料——葡萄以及葡萄汁或者另辟蹊徑來維持生計,避免受到禁酒令的處罰。比如加州納帕谷(Napa Valley)貝靈哲酒莊(Beringer Vineyards)將葡萄汁脫水、濃縮后制成葡萄磚(Grape Bricks)出售。在這些葡萄磚的外包裝上,常常還會帶有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警告”:“將葡萄磚溶解在1加侖(約等于3.8升)的水中后,請不要將這些液體在櫥柜中放置20天,因為那樣它就會變成酒?!?
禁酒令時期貝靈哲酒莊的小西拉干葡萄產品(圖片來源:www.beringer.com)
禁酒令原意是為了減少因為酒精泛濫帶來的酗酒、家暴等社會問題,殊不知這一法令的頒布不但沒有降低酒類產品的消費,反而使得私釀酒猖獗、催生黑幫走私賄賂等其它許多社會問題,不少人也因為私酒交易而獲得巨額利潤;而對于酒類行業(yè)來說,禁酒令幾乎摧毀了幾百年來各地移民所帶來的釀酒技術與文化多樣性。隨著支持禁酒令人數(shù)的逐年下降,加之受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以及禁酒導致的美國政府稅收下降,禁酒令最終在1933年12月5日正式廢除。
拍攝于1936年的路易斯馬提尼酒莊(www.louismartini.com)
在禁酒令結束之初,由于大多數(shù)酒廠已經關停了14年之久,酒桶和酒罐等釀酒設備年久失修,再加上釀酒師的流失導致酒莊缺乏技術指導,使得當時加州所釀制的葡萄酒乏善可陳。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葡萄酒產業(yè)才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