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萊斯科葡萄酒(Barbaresco)一度被視為是名氣比其更盛的巴羅洛葡萄酒(Barolo)的替身,直到穿著鮮艷的米索尼(Missoni)毛衣的安杰洛•嘉雅(Angelo Gaja)的出現(xiàn),巴巴萊斯科葡萄酒才大步地邁向了世界舞臺。如今,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已被視為內比奧羅(Nebbiolo)的典范,是皮埃蒙特的精華葡萄酒之一。
巴巴萊斯科DOCG
1980年,巴巴萊斯科被評為DOCG葡萄酒。根據DOCG法律規(guī)定: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全部采用內比奧羅葡萄釀制,這些葡萄大多產自巴巴萊斯科村、內華村(Neive)和特黑索(Treiso)村。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在上市前必須陳年2年(至少1年橡木桶陳釀),而能被稱為珍藏酒(Riserva)的至少需要陳釀4年以上,酒精度必須達到12.5%以上,不過許多酒的酒精度都接近13.5%。
巴巴萊斯科葡萄酒的特點
品質優(yōu)異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年輕時單寧厚重,至少可以陳釀10至15年,有的甚至可以陳釀20多年。典型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帶有玫瑰、紫羅蘭的香氣,并伴有櫻桃、松露、茴香和甘草的風味。但巴巴萊斯科產區(qū)三大村莊的葡萄酒又各具特色。
巴巴萊斯科村:這個產區(qū)生產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酒體輕盈,酒裙透明有光澤,結構豐滿均衡,香氣優(yōu)雅濃郁。
內華(Neive)村:這個產區(qū)生產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以酒體豐滿,單寧強勁,結構豐富而聞名。
特黑索(Treiso)村:該產區(qū)生產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最為輕盈,并以其釀造工藝而出名。
除此之外,各個時期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也有不同的風格特點。1850s以前:由于天氣寒冷,技術還處于低端水準,該產區(qū)的內比奧羅葡萄大多被用來釀造甜酒。
1850s至1970s:法國釀酒師路易斯•烏達爾(Louis Oudart)通過引進發(fā)酵技術,延遲收成,長時萃取以及在大桶中的無止盡陳年等,釀造出口感結實的干型葡萄酒,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
1970s到現(xiàn)在:此時,現(xiàn)代釀酒派悄然崛起,他們斷然將“果味”也視為評斷品質的標準之一。隨著現(xiàn)代化的釀酒技術和設備的引進,現(xiàn)代風格的巴巴萊斯科葡萄酒酒香濃郁甜美,果醬般的濃縮風味中又帶有樹葉般的淡香,有時還帶有蘑菇和松露的香氣。雖然仍是需要陳放的生硬酒質,但此中所含的單寧卻是建構難忘風格的一部分,這些活躍的單寧統(tǒng)和著這些風味,清新活化著人們的味蕾。
巴巴萊斯科葡萄酒VS巴羅洛葡萄酒
作為皮埃蒙特最耀眼的兩顆明珠,巴巴萊斯科和巴羅洛總逃脫不了被比較的命運。盡管相距不過10英里,使用同一種葡萄釀制,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但兩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坐落于塔納河(Tanaro)南部,得益于海洋的影響,巴巴萊斯科產區(qū)的內比奧羅成熟以及發(fā)酵得更早一些,浸皮時間也更短。這些使得巴巴萊斯科葡萄酒中的單寧更柔順,并沒有巴羅洛葡萄酒那么尖澀,無需陳年那么久。由于面積不到巴羅洛產區(qū)一半,產量僅有巴羅洛的1/3,巴巴萊斯科葡萄酒風格更加統(tǒng)一,在市場上也更難以買到。不過整體來說,巴巴萊斯科的釀酒水準仍比不上巴羅洛,更別提本地仍然沿襲傳統(tǒng)習慣,將更高比例的葡萄出售給地區(qū)性大型酒商或釀酒合作社來釀制裝瓶,這更是難以保證其釀酒水準。
版權說明:凡本站注明“紅酒世界”、“紅酒世界網”、 “紅酒世界原創(chuàng)”、“紅酒世界網原創(chuàng)”、“紅酒世界獨家”或“紅酒世界網獨家”的作品,轉載請注明稿件來源:“紅酒世界網(xxzwdq.com)”。
更多信息內容,請查看皮埃蒙特——意大利的“勃艮第”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