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是中歐地區(qū)日漸重要的產(chǎn)酒國,其葡萄酒的質(zhì)量和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早已領(lǐng)先鄰近的產(chǎn)酒國。獨有的風土條件也已成為該國葡萄酒的標志特征。提到奧地利的白葡萄品種,大家耳熟能詳?shù)挠欣姿玖睿≧iesling)、綠維特利納(Gruner Veltliner)這兩種葡萄,但除此之外,大家是否知道奧地利還有許多鮮為人知但同樣品質(zhì)卓著的白葡萄品種呢?
1. 威斯堡格德(Weissburgunder)
威斯堡格德被認為是黑皮諾(Pinot Noir)的變種,或是灰皮諾(Pinot Gris)的褪色而成的白葡萄品種。威斯堡格德在歐洲擁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尤其是在法國的葡萄酒釀造中有著極高的存在感。而奧地利的威斯堡格德更是為這一白葡萄品種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在奧地利的一些酒標上,威斯堡格德也會被標作白皮諾(Pinot Blanc),但這絕不意味著威斯堡格德是一種司空見慣、走中庸路線的葡萄酒。奧地利的葡萄酒的風味和酸度內(nèi)斂柔和,散發(fā)著典型的杏仁香氣,帶有精致純粹的梨、柑橘類水果以及泥土的芳香。這些葡萄酒酒精度較低,是十分完美的餐點伴侶。
威斯堡格德在奧地利的主要產(chǎn)區(qū)有下奧地利(Niederosterreich)、施泰爾馬克(Steiermark)和諾伊齊德勒湖-丘陵地(Leithaberg / Neusiedlersee-Hugelland)這三地。
2. 津芳德爾(Zierfandler)
津芳德爾這一白葡萄品種主要種植在下奧地利溫泉區(qū)(Thermenregion)的貢波爾茨基興鎮(zhèn)(Gumpoldskipchen),這里的距離維也納(Vienna)僅11英里遠,風土和氣候深受潘諾尼亞平原(Pannonian Plain)的影響,春季十分炎熱。由于當?shù)卦?00萬年前一直都是海洋,因此土壤中富含腹足類動物、珊瑚和海牛等生物化石。
津芳德爾是貢波爾茨基興鎮(zhèn)的葡萄酒英雄,在貢波爾茨基興鎮(zhèn)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有文件記載,津芳德爾與公元1140年就已在當?shù)胤N植,但事實上津芳德爾在奧地利真正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津芳德爾在奧地利也被稱作“Spatrot”,意為“一種晚熟的白葡萄品種,在陽光的照射下略帶紅色”。使用津芳德爾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個性獨特,充滿異國香料的辛香,香氣溫和,酸度十分美妙,口感活潑輕盈,帶有柑橘、鳳梨、醋栗和核果等風味。
3. 紅基夫娜(Rotgipfler)
紅基夫娜和津芳德爾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在貢波爾茨基興鎮(zhèn),兩者已有幾個世紀的混釀歷史,釀造出的津芳德爾-紅基夫娜混釀葡萄酒(Spatrot-Rotgipfler)芳香濃郁、酒體飽滿,具有極佳的陳年潛力。貢波爾茨基興鎮(zhèn)一直都以出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白葡萄酒而聞名,其出產(chǎn)的津芳德爾-紅基夫娜混釀還曾長期用作歐洲皇室的貢品。
除開津芳德爾-紅基夫娜混釀,紅基夫娜本身也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白葡萄品種,其酒體較津芳德爾輕,口感更為柔順,十分適合在紋理細膩的橡木桶中陳年。在釀成葡萄酒后,帶有顯著的梨、杏以及熱帶水果的香氣,有時候還散發(fā)著些微蘆筍和橙子的香氣。這種芳香濃郁的本地白葡萄品種主要種植在安寧山(Anninger)溫暖的山麓上。葡萄名字中的前綴“Rot”在德語中意為“紅色”,這主要指紅基夫娜葡萄藤的嫩枝上帶有些許紅色。
4. 紅維特利納(Roter Veltliner)
紅維特利納是一種種植在下奧地利(lower Austria)產(chǎn)區(qū)的本土白葡萄品種,尤其在瓦格拉姆(Wagram)和葡萄區(qū)(Weinviertel)兩地種植最多。紅維特利納的種植面積在1999-2009年中下降了24.9%,曾面臨即將滅絕的境地,因此成為葡萄酒膜拜者追捧的對象之一。但也有人說,紅維特利納只有在極度低產(chǎn)的情況下才能展現(xiàn)其魅力,這種減產(chǎn)是一種進步。
紅維特利納命名中的“Rot”也指代紅維特利納葡萄樹的嫩枝、葉子和藤條上帶有些許紅色。紅維特利納的葡萄藤是橫向成長的,緊湊的枝葉十分容易腐爛,因此需要人工的細致照料才能順利成長。紅維特利納釀制出的葡萄酒一般酒體飽滿、強勁有力、酸度活躍,帶有顯著的葡萄干和蜂蜜的甜美芳香,散發(fā)著些許香料的香氣。紅維特利納的風味和綠維特利納相似,但沒有綠維特利納的植物氣息。(文/Olivia)